首页

美丝脚视频在线观看

时间:2025-05-23 19:53:50 作者:江南东部华南云南等地有强降雨 浏览量:14462

  中新网9月30日电 国新办30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在会上表示,文旅热现在已经成为常态,当前文旅市场人潮涌动,消费活力持续释放,文旅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产业、重要的幸福产业,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引导扩大消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当前文旅产业发展的形势,文旅部即将出台一系列促进文旅消费、推动产业发展的措施。

9月30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政、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司长陈彬斌、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一是实施新型业态提升计划。将加快发展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邮轮游艇、房车露营等文旅新业态,推广“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影视去旅行”等特色模式,继续打造像“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我的阿勒泰带火新疆游”。

  二是要实施文旅消费促进计划。鼓励各地推出文旅消费惠民举措,开展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以“欢度国庆佳节 畅游锦绣山河”为主题,组织各地围绕壮美山河、历史文化、大国重器、时代风采等,将陆续举办超过3600项约2.4万场次活动,各地将发放5亿元文旅消费券等消费补贴,开展“旅游中国 美好生活”主题推广活动,把实惠便利和欢乐送到广大老百姓的身边。

  三是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建设一批文旅科技创新平台,推动5G、AR/VR、人工智能等科技成果在文旅行业转化应用,很多朋友肯定都体验过,比如上海的《消逝的法老》《风起洛阳》、河南的《重返侏罗纪》,打造更多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等数字化体验的新场景。

  四是开展文化和旅游领域的设备更新工作。对使用多年、性能落后、安全性不足的文旅设备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进行更新换代,更新一批安全性高、稳定性强、体验感好的观光车辆、索道缆车、游乐设施、演艺设备、智慧文旅装备等。

  五是实施国家旅游风景道工程。研究推出一批文化特色鲜明、配套服务好的旅游风景道,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六是办好乡村创意生活季。创新开展乡村音乐会、艺术嘉年华、创意集市等活动,为大家体验乡风乡情提供更多选择,比如目前正在四川成都彭州举办的白鹿·中法古典音乐艺术季,吸引了大量热爱音乐的朋友。

  七是创新推出一批旅游专列。与国家铁路集团合作,在今年已经开行1430列旅游专列的基础上,将继续推动增开330列新的旅游专列,这里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龙江号”“熊猫专列”“呼伦贝尔号”等特色旅游列车。

  八是优化过境免签政策。联合相关部门持续优化签证和通关政策,稳妥扩大免签国家范围,优化过境免签政策,提高入境旅游的服务便利化水平,推动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

  缪沐阳表示,文旅部将努力营造暖心、舒心、放心的消费环境,不断推动文旅产品和业态迭代升级,为广大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旅游体验,让大家乘兴而行、尽兴而归。

【编辑:姜媛媛】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台办回应傅崐萁拟访京: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应常来常往

近年来,阳隅镇依托优越的地理优势和“阳隅苹果”这一生态农业品牌,着力创建“林果种植特色镇”,通过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在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

香港大学教授李成:人工智能深刻地改变了一切,除了人们的思考方式

“之前我创作的葫芦工艺品大多只能通过朋友圈和亲朋好友的口口相传,销量不尽人意。”李屏荣回忆说,2024年1月,雅韵艺术工作室入驻德安县蒲亭数字经济孵化园,在工作人员的大力帮助下,他的葫芦工艺品“上了网”。

(第七届进博会)拜耳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始终将中国视为重要战略市场

近年来,一些网红景区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浓郁的文化氛围甚至精巧的灯光设计火爆出圈。但是,很多游客来后仅仅是拍张照、打个卡,在社交平台晒一下而已。网红景区要长红,还需在软硬件上持续下功夫。在硬设施上,既要满足停车、用餐、如厕等基本需求,也要完善充电、网络信号等新型基础设施;在软环境上,不能只靠验票、讲解、卖小吃传统“三件套”服务,还需针对网络时代游客个性化需求,持续改善服务内容和质量。

东西问丨格泽高滋·科勒德克: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永不完结的故事

杭州10月7日电(郭天奇)去年10月8日,杭州亚运会在浙江圆满落幕,这场体育盛典为浙江镌刻了无数闪耀的体育篇章,更为浙江铺设了新的体育发展道路与无限可能,其中,亚运留下的一批现代化、高标准的大型体育场馆在国际赛事落地、体育氛围提升、全民健身发展等方面,为浙江体育在后亚运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山西: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青少年的手机管理多年来都是一个难题。从电子依赖、网络欺凌,到与现实隔绝……很多新闻报道都指向青少年手机使用产生的新问题。放眼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也相继出台中小学生手机禁令。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